按照学工处今年下发的“2007年学生工作要点”, 3月底4月初各院系通过召开学生大会,举行“文明修身”系列活动启动仪式,组织学生“同陋习告别,与文明握手”签名,开展宿舍检查评比、各种球类竞赛、晨跑,组织学生骨干、青年志愿者利用节假日及课余时间开展义务植树等活动,校园的卫生环境面貌和学习生活秩序有了明显改善,学生的思想、品德及文明行为规范的养成有了加强。但也存在问题:主要是开展大学生“文明修身”系列工程在院系之间发展不够平衡,有的院系领导对开展大学生“文明修身”系列工程认识不够,没有制定实施方案,活动只停留在动员宣传层面;有的开展活动此一时彼一时,组织活动缺乏系统性、长期性和实效性。为更好地开展大学生“文明修身”活动,提出如下要求:
1、要进一步认识开展大学生“文明修身” 系列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。
“文明”是一个人精神境界的反映,“修身”是为了使自己的身心和人格达到更高的境界。大学生“文明修身”工程,是结合时代特点和全体学生的思想、学习、生活现状提出的。目的在于加大教育力度,引导学生革除生活陋习,讲究文明,强化体育锻炼,养成科学、文明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,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;引导大学生净化心灵,规范言行,提高文明素质,自觉树立良好风范和形象;在全体学生中形成良好的自律与自我教育的氛围与风气,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,以进一步推进和谐校园建设,营造良好氛围,激励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。当前,大学生文明修身现状并不令人满意,校园内不文明现象屡见不鲜,引起了师生们的广泛关注。这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同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,因而全面加强大学生文明修身建设势在必行。
2、要立足实际,讲求实效。开展大学生“文明修身” 系列活动,召开学生会议进行动员,组织学生签名,书写、悬挂宣传横幅标语,营造舆论氛围是必要的。但更重要的是要与解决当前大学生中的不文明现象紧密结合起来。各院系要建立健全大学生文明行为检查约束机制,加大对学生在教室、宿舍、校园等区域内的不文明言行进行监督检查和纠正的力度,对在纠察中累次出现的不文明行为可在板报、宣传栏和校园广播站等媒体设立不文明现象暴光台,及时公布查处的不文明现象,使广大同学引以为戒。
3、要制定详细方案,分步组织实施。 “文明修身”是一个目标、一种文化、一种精神、一种境界。开展大学生“文明修身”系列活动是一项长期的人才培养系统工程。因而,制定方案时要立足长远,讲求系统和完整,可操作性强;要长计划短安排,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,扎扎实实推进;要把实施 “文明修身”系列工程贯穿于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。